![]() |
|
![]() |
|
![]() |
|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正文 |
目的 探讨2例因“早发型宫内生长受限”就诊的胎儿遗传学病因和与表型之间的关联。方法 收集2例胎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羊水细胞的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,后续抽取父母外周血确认纯合区域的来源。对其中1例病例胎盘的3处位点取样后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,推测UPD的可能发生机制。结果 2例胎儿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结果均正常,微阵列分析结果提示存在16号染色体末端的纯合区域(regions of homozygosity,ROH),长度分别为6.97Mb(位于16p13.3)和16.42Mb(位于16q22.3q24.3)。经过父母和胎儿的snp位点进行分析,确定这2例胎儿为单亲同二体和单亲异二体的混合型母源1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[uniparental disomy 16,UPD(16)]。最后对其中1例胎儿胎盘3个部位取材样本的荧光原位杂交(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,FISH)结果显示,胎盘绒毛细胞中16号染色体三体比例占95%以上,证实为限制性胎盘嵌合体。结论 母源性1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和胎儿生长受限表型的直接关联仍需要深入研究,该表型可能是由于胎盘限制性嵌合三体所引起,我们的结果为理解1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对胎儿和胎盘的临床效应提供了新数据。
《中国产前诊断杂志(电子版)》编辑部 版权所有
地址: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科西路2699号,门诊楼4楼胎儿医学部编辑部 邮政编码: 201204 电话传真: 021-20261150 邮箱: chinjpd@vip.163.com
本系统由北京博思汇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服务电话:400-921-9838